7月17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。
去年以来,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,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,多措并举帮助养殖场户渡难关。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,肉牛养殖总体已经实现扭亏为盈,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。
自去年5月份以来,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。针对近期猪价存在的一定下行压力,我们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警信息,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,控制出栏节奏。据监测,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.8%,预示着7、8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,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。
发布会实录全文(有节选):
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麦尔丹·木盖提:
今年以来,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,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,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,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向好,夏粮稳产丰收,农民稳步增收,农村稳定安宁。主要呈现以下特点。
第一,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。夏粮生产克服局部地区较重旱情影响,实现稳产丰收,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全国夏粮产量2994.8亿斤,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。早稻目前收获六成左右,丰收在望。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,长势正常偏好。夏油面积、单产、总产实现“三增”。
第二,“菜篮子”产品供给充足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,同比增长2.8%;牛奶产量1864万吨,增长0.5%。蔬菜水果供给充裕、品种丰富。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.9%。全力落实肉牛奶牛纾困政策,指导养殖户、养殖场优化生产,引导扩大消费,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,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。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,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,生猪养殖保持盈利。
第三,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。截至6月底,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,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。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,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,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.3万人。
第四,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开展工程质量“回头看”和专项整治行动。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,完成311万份样品测试化验工作。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。
第五,农民收入、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,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.2%,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;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5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,同比增长4.9%。
第六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。乡村产业提质增效,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5%,品乡村美食、逛山乡美景等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热选。乡村建设扎实推进,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上半年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,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,有力推动了村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。
第七,农村改革持续深化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,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健全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,全国家庭农场近400万个、农民合作社210多万家,109.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。
总的看,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,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。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强化措施落实,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努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水平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、农业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、新成效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:
我们注意到,肉牛奶牛养殖一度出现了较长时间的亏损,请问目前市场形势如何?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养殖场户纾困?
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 黄保续:
感谢您对肉牛奶牛纾困工作的关心。去年以来,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,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,多措并举帮助养殖场户渡难关。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,肉牛养殖总体已经实现扭亏为盈,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。肉牛方面,今年春节后活牛价格触底回升,肉牛行情快速回暖,养殖形势持续向好。据监测,肉牛养殖已连续3个月总体保持盈利。奶牛方面,产能适应性调减和养殖节本取得阶段性成效,据监测6月份荷斯坦奶牛,也就是黑白花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.2%,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.7%。当前,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,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。特别是7—8月份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,9月份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国家标准实施,均有利于奶业市场复苏向好。灭菌乳,就是人们常说的常温奶或纯牛奶;复原乳,通俗讲主要是用奶粉勾兑还原制成的牛奶。灭菌乳国家标准将复原乳从灭菌乳原料中剔除,强化灭菌乳的纯鲜奶属性,有利于保留更多鲜活营养成分,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。
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动各项纾困措施落地见效,在延长产业链、提升附加值、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,巩固肉牛养殖的向好态势,推动奶牛养殖尽早迎来“拐点”。
在政策上,加力落实纾困措施。指导各地落实优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扶持政策,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强化信贷支持,加强奶牛养殖场户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,有序调减产能,控制新增产能,稳定市场预期。
在生产端,抓好节本提质增效。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,抓好优质饲草生产供应,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。完善国产牛肉质量分级标准,推动牛肉优质优价。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,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和奶业深加工科技攻关力度。
每日经济新闻记者:
上半年,生猪市场备受关注。请问,当前生猪市场行情如何?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稳定生猪生产?黄保续:
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,可以说“生猪稳则畜牧业大盘稳”。前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及时释放产能过剩预警信号、引导头部企业有序调减产能等调控措施,自去年5月份以来,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。针对近期猪价存在的一定下行压力,我们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警信息,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,控制出栏节奏。据监测,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.8%,预示着7、8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,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,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.7%,仍然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。
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,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。一是调产能。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,引导有序出栏,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,适应性调整产能,促进供需均衡。二是稳政策。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,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,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,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。
闪电新闻记者:
请问当前全国“菜篮子”产品稳产保供形势如何?下一步如何保障“菜篮子”产品的稳定供给?
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、监督检查司司长 王乐君:
当前,我们肉蛋奶、果菜鱼等“菜篮子”产品供应总量充裕,价格运行平稳,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。生产上看,上半年,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,7月上旬在田面积1.1亿亩、旬产量2623万吨,同比增长了110多万亩、170多万吨。上半年,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、同比增长2.8%。价格上看,上半年“菜篮子”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19.91,同比低4.13个点。7月第2周,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4.4元、同比低7.4%,6种大宗水果批发均价每公斤7.3元、同比高2.5%。
总体看,“菜篮子”产品供给在总量上是有保障的。但也要看到,今年夏季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和多雨等不利天气,这对稳产保供会产生不利影响。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,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:
一是压实责任。严格落实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,督促指导各地切实抓好“菜篮子”产品的稳产保供工作,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发布,合理引导市场预期,确保市场运行稳定。
二是稳定生产。落实落细各项防灾减灾措施,分区分类抓好蔬菜生产,持续抓好畜禽水产养殖,不断提升市场供应保障能力。
三是畅通流通。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“绿色通道”政策,积极推动产区和销区构建“点对点”对接关系,健全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和滞销卖难应急处置机制,确保“菜篮子”产品产得出、运得走、供得上。
四是加强监管。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,加大抽检力度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(如有不妥,请联系我们,电话:010-62816673)